原标题:【重磅整理】高考地理喜欢考察肉眼可见的直观事物,比如说动物。一文总结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同时附加高考地理专题设计,请考生收藏!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圈层,生物的生存受环境的制约,生物必须适应环境;地球上出现生物以后,尤其是绿色植物的强大的光合作用,不断地改造环境,是地球变得生机勃勃。
但是,生物圈又不同于其他圈层,生物的生存必须依赖其他圈层,并与其他圈层长期处于一个协调一致的生态平衡状态。
从世界范围看,陆栖动物的现代分布,根据它们亲缘关系的近疏通常划分为六个大区,分别称为古北界、新北界、旧热带界、东洋界、新热带界和澳洲界。也有研究者将古北界与新北界合并为全北界。近年来,随着对南极洲了解的增多,也有学者提出可将其单划为南极界。澳洲界除澳洲大陆外,还包括南太平洋的一些岛屿。从中生代之后,澳洲界的绝大部分地区一直处于漫长的孤立时期,它的动物有高度的特异性。我们所熟悉的鸭嘴兽、袋鼠、考拉以及本文的主角园丁鸟,都是这里的独特居民。
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而在现代生态条件下存在的许多动物类型的总体,是在历史因素和生态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动物的种或其他分类类群,最初是从一个地点发生的,然后由发生地点逐渐向四周扩展分布。由于陆地本身的地理特征阻隔,导致各种动物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并不平均,相互相对隔离的不同大陆之间,野生动物的组成结构也有着巨大的差异。
1857年,鸟类学家 斯克莱特根据各地鸟类的差别,将全球分为六大鸟区,这就是目前世界动物地理分区的前身。
1876年,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进化论泰斗 华莱士和 达尔文都肯定了六大区划分的正确性,并提出了一些修改,形成六大动物地理分区。由博物学家 艾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在1876年绘制的原图是描绘世界各大陆生命进化的无数种方式的首次尝试。
由于这六大动物地理分区是在鸟类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对于其他动物类群而言略有出入,但形成这种动物地理分区的基础是地球表面陆地分布的物理阻隔,所以对其他动物类群而言,虽然存在一定出入,但对于其它 脊椎动物特别是 陆生脊椎动物也适用,只是这些不同类群的脊椎动物的分布状态会略有些各自的特色。例如 东洋界和 澳新界的哺乳动物区别甚大,鸟类的区别虽大但尚有一定的共有类型,而在论及昆虫的分布的时候则常将二者合并为印澳界。
2012年发表在美国《 科学》周刊的研究论文显示,一个由15名国际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花费了20年的时间来编辑所有已知的哺乳动物、鸟类和两栖动物(共两万多个物种)的进化信息和地理信息,从而形成了新版的世界动物地理分区图。这张新图表明自然界分成11个生物地理大区,并展示了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古北界:面积5.41 亿平方公里,包括欧亚大陆绝大部分和非洲北部
东洋界:面积0.75 亿平方公里,包括东南亚、新几内亚和附近的岛屿
古热带界:面积2.21 亿平方公里,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
澳新界:面积0.87 亿平方公里,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太平洋上的岛屿
新北界:面积2.29 亿平方公里,包括北美大陆大部
新热带界:面积1.90 亿平方公里,包括南美大陆
南极界:面积0.03 亿平方公里,包括南极洲以及附近海洋
澳新界
包括澳洲大陆、新西兰、塔斯马尼亚以及附近太平洋上的岛屿。由干旱地带、潮湿地带、孤岛等景观组成,气候较干燥,多为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和季雨林面积较少。是最古老的区系,很大程度上保留着中生代晚期的特点,动物种类比较贫乏,在各纲中均保留较原始的物种,但也是物种最为独特的地区。代表种类包括 澳洲肺鱼、 楔齿蜥、 鸸鹋、 食火鸡、 几维鸟、 琴鸟、 园丁鸟、单孔类(原兽亚纲)、有袋类(真兽亚纲)。新西兰和太平洋岛屿比澳洲大陆和新几内亚更加与世隔绝,拥有一些更加独特的物种,物种也远更贫乏,有时候被分别列为新西兰界和波利尼西亚界,新西兰很早前就与大陆分离,长期孤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动物地理区,拥有一些珍贵的活化石。
新热带界
包括南美大陆、中美、墨西哥南部和西印度群岛,大体相当于拉丁美洲。属于热带气候,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和草原,包括了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雨林,而很少有沙漠和温带动物。物种繁多且具特色。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种类丰富,且有很多特有种,如 美洲肺鱼、 电鳗、 电鲶、 负子蟾、 美洲鬣蜥等;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均是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美洲鸵鸟科、[共鸟] 科、 凤冠雉科、 麝雉科、 叫鸭科、 灶鸟科、 伞鸟科等31个特有科;哺乳动物中有袋类的新袋鼠科(负鼠)、贫齿类、阔鼻猴类、翼手目的吸血蝠类、啮齿目的豚鼠科、毛丝鼠科、河狸鼠科等20个科均为本界所特有。加勒比海诸岛和南美洲南部物种则相对较贫乏。
古热带界
又称旧热带界、埃塞俄比亚界,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北回归线以南的阿拉伯群岛、马达加斯加及附近岛屿。大部分为沙漠、草地和热带草原,气候较稳定,以适应干湿交替气候的萨王纳(热带稀树草原)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物种组成多样性和具有丰富的特有种类。鱼类中的非洲肺鱼、多鳍鱼,两栖类的爪蟾,爬行类多的避役(变色龙),鸟类中的 非洲鸵鸟、 鼠鸟等均是本界的特产。哺乳类中 蹄兔目、 管齿目为特有目, 金毛鼹科、 马岛猬科、 鳞尾松鼠科、 跳兔科、 滨鼠科、 河马科、 长颈鹿科等为特有科,以及黑猩猩、大猩猩、狒狒、非洲象、非洲犀牛、斑马则为特有种。大型哺乳动物远比他任何地区更加丰富,特别是有大量的热带稀树草原有蹄动物群。
东洋界
包括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和秦岭以南地区、印度半岛、中印半岛、斯里兰卡、马来半岛、菲律宾群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及加里曼丹岛等。地处热带、亚热带,降水丰富、植被类型多样,具有以热带和亚热带雨林为主,季雨林、干旱热带森林、灌丛、热带草原及沙漠等多种环境,使得本界动物区系复杂多样。两栖类虽没有特有科,但种类十分丰富,尤其是无尾类(蛙类);爬行类包括平胸龟科、鳄蜥科、婆罗蜥科、异盾盲蛇科、食鱼鳄科等5个特有科;鸟类中虽然只有雀形目中的 和平鸟科为特有科,但有许多科是以本界为分布中心,如 雉科、 阔嘴鸟科、 黄鹂科、 卷尾科、 椋鸟科、 画眉科等;哺乳类中的 皮翼目为特有目, 树鼩科、 长臂猿科、 眼镜猴科特有科。东洋界与澳洲界之间分形成较大的过渡带称为华莱士区,在生物地理上具有重要意义。
古北界
包括欧洲大陆、北回归线以北的阿拉伯半岛及撒哈拉沙漠以北的非洲、喜马拉雅山脉与秦岭山脉以北的亚洲。主要山脉东西走向。作为面积最大,且气候、自然环境、生态栖息地类型等非常多样的动物区系,现在古北界的范围在史前时期曾经是很多动物类群的演化中心,但在很多地区在冰期受到较大的影响,目前则拥有大面积的寒冷和干旱地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动物种类相对贫乏。无特产科,但有一些特有属,如鼹鼠、金丝猴、旅鼠、熊猫、狐、貉、獾、骆驼、獐、羚羊、山鹑、鸨、毛腿沙鸡、百灵、岩鹩等。
新北界
墨西哥南部以北的美洲,包括格陵兰、加拿大、美国、墨西哥高地、中美洲及部分加纳比海群岛。气候等各方面条件与古北界类似而略好,动物多样性略强于古北界,特有科也多些,但是物种总数要少于古北界,是物种最少的一个动物地理区。特有科如 弓鳍鱼科、雀鳝科、 两栖鲵科、 鳗螈科、北美蛇蜥科、 叉角羚科、 山河狸科等,而 棕熊、 麝牛、 驼鹿、 白头海雕则为本界的著名特有种。由于气候比较寒冷,无脊椎动物不丰富,种类小、体型小、需要冬眠,和古北界的特征接近。
南极界
包括南极大陆及附近岛屿,位于南纬50°~60°以南。世界陆栖动物区划中面积最小的一界。此界海拔很高,平均为2350米,东部是高原,西部分布着一系列褶皱山脉。气候酷寒,常有狂风暴雪,有”世界风极”之称。南极大陆约有7%地面未被长年冰雪覆盖,被称为南极界的“绿洲”,这里生长着苔藓和地衣,湖水中有各种藻类。南极界缺少陆栖脊椎动物,只有一些生活于海洋但也见于海岸的种类,种类组成贫乏。哺乳动物中以海豹为主,如象海豹、豹形海豹及海狮等。鸟类已发现80多种,其中10余种是在南极洲繁殖的。最著名的为皇企鹅、南极企鹅等,还有黄蹼洋海燕、蓝眼鸬鹚、环头燕鸥等。在螨类和无翅昆虫中有一些极端耐寒的种类出现于海岸的一些避难地中。
地层与生物形成关系
A:50 亿---6 亿年前,属于“元古代”,也就是前寒武纪。
B:6 亿----2.25 亿年前,古生代。(6 亿---5 亿年前,寒武纪,藻类时代,无脊椎动物时代(三叶虫时代)-----奥陶纪(5 亿年~4.3 亿年,藻类时代 )、志留纪(4.3 亿年~ 4 亿年,鱼类时代)、泥盆纪(鱼类时代(有颌类))、石炭纪(两栖动物时代,向爬虫类进化)和二叠纪(2.8 亿年~2.25 亿年,)
C:2.25 亿年~1.9 亿年,三叠纪,形成森林,爬行类时代
D:1.9 亿年~1.35 亿年,侏罗纪,恐龙繁盛,原始鸟类出现
E:1.35 亿年~6500 万年,白垩纪,恐龙,爬虫类大灭绝
F:第三纪(哺乳类动物时代):古新世(6500 万年~5400 万年)、始新世(5400 万年~3800 万年)、渐新世(3800 万年~2500 万年)、中新世(2500 万年~700 万年)、上新世(700 万年~250 万年)
G:第四纪:更新世(250 万年~1 万年,现代植物,现代动物及人类时代)、全新世(1 万年~现在)。
热带气候与代表动物
热带雨林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多雨
分布:赤道附近(南北纬10°之间)
成因:全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典型地区: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
植被类型 :茂密的热带雨林(板状根,即右图)
动物代表:大象、猩猩、河马等
热带草原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湿季多雨(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分布:非洲、南美洲附近热带雨林两侧(南北纬10°~15°)
成因:低压(湿季)与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
植被类型:热带疏林草原(猴面包树)
动物代表:斑马、长颈鹿、羚羊...
热带沙漠气候
特点:全年炎热干燥
分布: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沿岸(南北纬15°~30°)
成因:副热带高压与信风带控制
植被类型:热带荒漠
动物代表:单峰骆驼
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热带季雨林
分布: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北纬10°至25°大陆东岸)
成因: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动物代表:亚洲象、孔雀等
亚热带气候
地中海气候
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分布: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成因: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交替控制
植物类型: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葡萄 、油橄榄等)
亚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分布:北纬25°~35°大陆东岸
成因:海陆热力差异
植物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稻、柑橘、茶叶… )
动物代表:大熊猫、金丝猴等
亚热带湿润气候
特点:夏季较热,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春夏多降水,秋冬季降水相对较少
分布:在北美洲东南部及南美洲的阿根廷东部地区及澳大利亚的东南部
亚热带沙漠气候
特点:全年干旱少雨,夏季高温炎热
分布:南、北纬25°~35°的大陆西部和内陆地区
成因:受副高和干燥信风作用形成
植物类型:荒漠
动物代表:骆驼
高考命题
高考地理命题除了注重考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注重试题的趣味性,因此各大洲的典型动物成为命题的出题点。今天来分享各大洲的典型动物相关的问题。
袋鼠和考拉
袋鼠和考拉都属于有袋动物,是澳大利亚特有的物种,袋鼠属于食草类动物,主要在夜间活动,长着长脚的后腿强健。袋鼠以跳代跑,最高可跳到4米,最远可跳至13米,能够说是跳得最高最远的哺乳动物。
树袋熊(学名:Phascolarctos cinereus)即无尾熊、树熊、考拉,是澳大利亚的国宝,也是澳大利亚奇特的珍贵原始树栖动物。树袋熊从他们取食的桉树叶中获得所需的90%的水分,只在生病和干旱的时候喝水,当地人称它“克瓦勒”,意思也是“不喝水”。它每天18个小时处于睡眠状态,性情温顺,体态憨厚。
问题:为什么澳大利亚特有生物如此之多? 孤立于大洋上的大洲还有哪些个?那里的特有物种是什么?大陆漂移的证据有哪些?
青藏的牦牛
牦牛“高原之舟”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牦牛全身一般呈黑褐色,身体两侧和胸、腹、尾毛长而密,四肢短而粗健。牦牛生长在海拔3000米一5000米的高寒地区,能耐零下30℃一40℃的严寒,而爬上6400米处的冰川则是牦牛爬高的极限。中国牦牛占世界总数的85%,其中多数生长在西藏高原。
问题:你能推测一下牦牛是如何适应高原生活的吗? 它被称为“高原之舟”是因为过去青藏地区交通不便,牦牛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今天的青藏地区交通运输有何特点呢?简单概括我国四大牧区的特点?
西亚的单峰驼
单峰驼原产在北非和亚洲西部及南部,因有一个驼峰而得名。它比双峰驼略高,躯体也较双峰驼细瘦,腿更细长。头较小,颈粗长,弯曲如鹅颈。躯体高大,体毛褐色。眼为重睑,鼻孔能开闭,四肢细长,蹄大如盘,两趾、跖有厚皮,都是适于沙地行走的特征。骆驼的厚毛发可以反射阳光。它们的长腿也让它们远离火烫的地面。
问题:单峰驼栖息的自然环境有何特点?这里居民主要信仰那种宗教?通用语言是什么?这与哪种人种?
南极地区的企鹅
有"海洋之舟"美称的企鹅是一种最古老的游禽,主要生活在南半球,属于企鹅目,企鹅科。特征为不能飞翔,脚生于身体最下部,故呈直立姿势,趾间有蹼,跖行性(其他鸟类以趾着地),前肢成鳍状,羽毛短,以减少摩擦和湍流,羽毛间存留一层空气,用以保温。背部黑色,腹部白色。各个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头部色型和个体大小。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问题:企鹅长着流线型的身体,这主要是适应南极大陆的气候,你能简单概括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吗?南极地区被称为资源大仓库科研宝地,如果去南极考察最好的季节是什么时间?为什么选择这个季节?
非洲的狮子和斑马
非洲狮:非洲最大的猫科动物,躯体均匀,四肢有力,趾行性。头大耳圆,颈部较短,视、听、嗅觉均很发达。狮子的毛发短,体色有浅灰、黄色或茶色,雄狮还长有很长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长长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有“兽中之王”之美称,食肉类动物。常捕食较大的动物,如野牛、羚羊、斑马,非洲水牛、幼象、长颈鹿等,它们比较喜欢草原,栖息于热带稀树草原和草地,也可能在灌木、旱林和半沙漠中出现。
问题:小强说“为了躲避狮子的捕食非洲的食草动物会迁徙”,这种观点对吗?你能简单解释非洲动物迁徙的原因吗?
北极熊
北极熊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又名白熊。皮肤为黑色,由于毛发透明故外观上通常为白色,也有黄色等颜色,体型巨大,凶猛北极熊的视力和听力与人类相当,但它们的嗅觉极为灵敏,是犬类的7倍;奔跑时最快速度可达60km/h,是世界百米冠军的1.5倍。
问题:由于全球气温的升高,北极的浮冰逐渐开始融化,北极熊昔日的家园已遭到某些特定的程度的破坏,在未来的不久很可能灭绝,需要人类的保护。你能为了保护北极熊做点什么?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总结
1.陆生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生存空间:
①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显著,环境多样,适宜生存的空间大;
②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
③长期与大陆分离,环境封闭,物种独特。
(2)气候:
①纬度(海拔)低,水热充足,植物繁茂,食物充足;
②纬度(海拔)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
③冬季(终年)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3)环境:
①生态环境发生改变,食物来源减少,饮用水短缺,生存空间减小;
②全球气候变化,草地退化,生存环境改变;
③生态良好,环境污染少。
(4)天敌:
①缺少××××,天敌少;
②受到××××天敌威胁。
(5)人类活动:
①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强度小,干扰少;
②森林、草原减少,污染加剧,食物减少,栖息环境遭破坏。
2.水生动物(鱼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生存空间:
①湖面(海域)广阔,生存空间大;
②跨度大(流程长),水域环境多样,种类繁多;
③河湖(海)相连,有利于×××洄游产卵。
(2)气候:
①纬度低,水温高,生长速度快;
②纬度高,水温低,生长速度慢;
③水温适宜,利于产卵、繁殖;
④水域浅(纬度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
(3)水文:
①盐度高(低),适宜咸水(淡水)鱼类生存;
②纬度(海拔)高,水温低,适宜冷水性鱼类生长;
③结冰期长,存活率低;④水质好。
(4)食物:
①多条河流入海(湖)/寒暖流交汇(上升流/水温变化明显)底层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②水草丰美/其他鱼类为×××提供充足饵料。
(5)天敌:
缺少天敌制约,繁殖速度快,种群密度大。
(6)人类活动:
水质下降,污染加重;过度捕捞。
渔场的成因
思维过程是:鱼类汇集←饵料(浮游生物)丰富←营养盐类、有机物质丰富←特殊的海域位置。而特殊的海域位置包括温带海区、大陆架海区、寒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河流入海口海区。
动物迁徙现象
(1)动物的迁徙行为是一种适应环境现象,是由于繁殖、觅食、气候变化等原因而进行一定距离的迁移。能够完全满足它们在特定的生活时期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使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得到可靠的保证。如鸟类的迁徙(候鸟),鱼类迁徙(洄游),驯鹿的千里踏雪大迁徙,美洲的彩蝶王等。
(2)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降水的时空变化→水、草的时空差异→动物迁徙。
高考地理专题设计——动物地理
一、单选题
1.读《无家可归的北极熊》图,完成下题。
拯救北极熊,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对煤炭进行脱硫处理B.植树造林,保护草地
C.将北极熊迁至南极D.设立北极自然保护区
【答案】B
【详解】
从图中能够准确的看出,北极熊趴在浮冰上,是受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影响导致的。
A.对煤炭进行脱硫处理,是缓解酸雨的措施,对缓解全球变暖作用不大,A错误;
B.森林有调节气候,维持全球碳氧平衡的作用,植树造林,保护草地能够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故B正确;
C.将北极熊迁至南极,操作困难,同时违背了北极熊生长的规律,C错误;
D.设立北极自然保护区,只能对北极熊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无法从根源上缓解全球变暖的趋势,D错误。
故选B。
海南酝酿建立国际坡鹿狩猎基地,让仅产于海南岛,和大熊猫一切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的珍贵濒危动物—海南坡鹿作为可以猎杀的对象。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将海南坡鹿作为可以猎杀的对象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A.多样性原则B.同一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公平性原则
3.人类社会早起有过采猎文明时期,当时的狩猎目的是
A.获取食物B.消遣娱乐
C.崇拜自然D.征服自然
4.如果海南坡鹿狩猎基地建成,可能引起
A.水土流失B.荒漠化化面积扩大
C.坡鹿种群生存危机D.全球气候变化
【答案】
2.D
3.A
4.C
2.据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与要求,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代际、人与其他生物、国与国之间的公平,将海南坡鹿作为可以猎杀的对象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D正确。故选D。
3.人类社会早期有过采猎文明时期,当时的狩猎目的是获取食物,A正确。故选A。
4.如果海南国际坡鹿狩猎基地建成,可能会引起坡鹿种群生存危机,C正确。故选C。
动物对地理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发挥着平衡功能。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5.把非洲热带草原上的狮子、猎豹等大量捕杀,若干年后最也许会出现的景象是
A.大群的羚羊、斑马生活在安宁的草原上
B.草原依然如故,没有变化
C.初期食草动物大增,后又数量锐减
D.草原退化、沙化
6.美国黄石公园的工作人员发现公园里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原因是鹿的数量增长过快,那么他们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允许猎杀鹿,获取更多收入
B.将鹿驱赶到黄石公园以外
C.从非洲进口食肉动物狮子、猎豹
D.从加拿大引进灰狼
【答案】
5. C
6. D
5.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整体的地理环境。动物对地理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发挥着平衡功能,狮子、猎豹等被大量捕杀后,虽然短时间内会使食草动物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但食草动物的增多又会因争夺食物和生存空间而减少,狮子、猎豹又会因猎物充足而数量大增,达到一个新的平衡。故选C。
6.A、B两项是“短期”行为,C项热带草原的食肉动物难以适应美国黄石公园的环境。故选D。
7.西双版纳有“热带动物王国”之称,下列各组动物中,均属当地重点保护动物的是 ( )
A.亚洲象、长颈鹿、大猩猩 B.长嘴犀鸟、长尾猿、大熊猫
C.绿孔雀、丹顶鹤、小熊猫 D.长尾猿、亚洲象、绿孔雀
【答案】D
西双版纳有“热带动物王国”之称,当地重点保护动物的是长嘴犀鸟、亚洲象、绿孔雀,D对。长颈鹿是热带草原区动物,丹顶鹤生活在东北地区,小熊猫生活在四川,长尾猿是热带雨林区动物,A、B、C错。
考点:不同区域主要动物差异。
二、综合题
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伦支海(下图)是北冰洋的边橼海,94%的面积位于大陆架上,其北侧、东侧岛屿林立,内部一座岛礁也没有,海面十分宽广。北冰洋绝大部分终年被海冰覆盖,但巴伦支海的水温常年在4℃~12℃,被誉为北冰洋的“暖池”。
斯瓦尔巴群岛位于北冰洋永冻层南缘,巴支海的北部边缘,岛上居民2300人,而北极熊的数量却高达3000只,有“北极熊王国”之称。北极熊依赖海冰漫步、繁殖,以浮冰作为平台捕食,海豹是它的主食。北极熊主要生活在群岛东岸,居民大多住在群岛西岸。近年来,北极熊经常闯入人类的聚居区觅食,据研究北极熊的专家说,这是由于北极熊的生存环境变化造成的。
(1)试分析巴伦支海被誉为北冰洋“暖池”的原因。
(2)简析北极熊主要集中在斯瓦尔巴群岛东部的原因。
(3)推测北极熊的生存威胁可能来自哪几个方面。
【答案】(1)北大西洋暖流给巴伦支海来大量温暖的海水;巴伦支海北侧、东侧岛屿林立,像天然的屏障,使得海冰难以逾越;巴伦支海绝大部分位于大陆架上,海水浅。
(2)斯瓦尔巴群岛东部沿海多浮冰,利于北极熊捕猎海豹;巴伦支海及其附近海域为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冷海水交汇处,浮游生物紧盛,鱼虾成群,海豹数量多,食物充足。
(3)全球变导致海冰融化,浮冰减少,影响北极熊的觅食和繁殖;人类大肆捕杀海豹和北极熊;生产和生话排放的废弃物致使海水污染极度影响北极的生存环境。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斯瓦尔巴群岛温度的因素、北极熊生存的有利条件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结合该岛经纬度、海陆形状不难判断影响因素。
【详解】
(1)附近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北大西洋暖流给巴伦支海来大量温暖的海水,增温增湿作用明显,因此温度较高;从图中能够准确的看出,巴伦支海北侧、东侧岛屿林立,像天然的屏障,使得海冰难以逾越;巴伦支海94%的面积位于大陆架上,绝大部分位于大陆架上,海水浅。
(2)北极熊依赖海冰漫步、繁殖,以浮冰作为平台捕食,北冰洋绝大部分终年被海冰覆盖,斯瓦尔巴群岛东部靠近格陵兰岛,沿海多浮冰,利于北极熊捕猎海豹;海豹是它的主食,巴伦支海及其附近海域为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冷海水交汇处,浮游生物紧盛,鱼类资源丰富,食物充足,海豹数量多,为北极熊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3)北极熊以海冰为平台捕捉海豹和鱼类,气候变暖结冰期变短,北极熊的捕食时间缩短,导致食物匮乏,海冰减少,北极熊的栖息地和捕食平台减少,影响北极熊的觅食和繁殖;人类大肆捕杀海豹和北极熊是威胁北极熊生存根本原因;岛上居民2300人,人口增多,生产和生活排放的废弃物,致使海水污染极度影响北极的生存环境。
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北极熊主要生活在北冰洋及其沿岸、格陵兰岛及其周围。哈德孙湾是位于加拿大东北部近乎封闭的浅海湾。该地区生活着上千只北极熊,它们以海冰为平台捕捉海豹作为主食,当海冰融化后,不得不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哈德孙湾西岸的丘吉尔港在无海冰时期经常有北极熊来此寻找食物,并发生过伤害人类的事情,因此曾经设立过“北极熊监狱”。哈德孙湾通常10月开始结冰,结冰时间早于同纬度其他海域,直至来年5月开始融冰,7—8月完全消融。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熊的生存状况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下图示意哈德孙湾在北美洲的的地理位置。
(1)分析哈得孙湾开始结冰的时间比同纬度其他海域更早的原因。
(2)推测纬度较低的哈德孙湾与同纬度其他海域相比,能够生存大量北极熊的原因。
(3)与阿拉斯加半岛北部沿海相比,分析哈德孙湾西部海域北极熊生存的不利条件。
(4)说明气候变暖对生活在哈德孙湾地区北极熊的影响。
【答案】(1)海湾深入内陆,水浅,海水降温快;海湾比较封闭,与较温暖的外海海水交换少;有大量河水注入,且结冰期长,蒸发弱,使海水盐度较低,易结冰。
(2)大量河流入海带来丰富营养物质,使海湾内生物量巨大,吸引大量海豹来此觅食;海水温度低,结冰期较长,北极熊能够长时间利用海冰捕食海豹。
(3)纬度较低,水温相对较高,海水结冰期短,北极熊捕食海豹时间短;人类活动较多,影响北极熊生存环境,导致其栖息地减少。
(4)结冰期缩短,北极熊捕食海豹的日期减少,食物缺乏;海冰面积减少导致北极熊栖息地减少,北极熊数量减少;北极熊因不能适应变暖的气候而发生变异、退化乃至灭绝。
【分析】
海湾深入内陆,水浅,受陆地影响较大,海水降温快。海湾比较封闭,有大量河水注入,盐度低,易结冰,结冰早。影响北极能生存,主要从食物、活动时间分析,结冰期长,利于北极熊生存。全球变暖,冰面积减少,不利于北极熊生存。
【详解】
(1) 哈得孙湾位于北美洲东北部,海湾深入内陆,水浅,受陆地影响较大,海水降温快。海湾比较封闭,与较温暖的外海海水交换少。有大量河水注入,盐度低,易结冰,所以结冰早,结冰期长,蒸发弱。
(2) 影响北极能生存,主要从食物、活动时间分析。有大量河流入海带来丰富营养物质,使海湾内生物量巨大,动物的食物充足,吸引大量海豹来此觅食。海水温度低,结冰期较长,有利于北极熊长时间利用海冰捕食海豹。所以能够生存大量北极熊。
(3) 哈德孙湾西部海域纬度较低,水温相对较高,海水结冰期短,适宜北极熊捕食海豹时间短。沿岸有丘吉尔港,人类活动较多,不利于北极熊生存,导致其栖息地减少。
(4) 气候变暖,结冰期缩短,北极熊捕食海豹的日期减少,食物缺乏。海冰面积减少导致北极熊栖息地减少,北极熊数量减少。北极熊因不能适应变暖的气候而发生变异、退化乃至灭绝。
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明太鱼(学名黄线狭雪)为底栖冷水性海鱼,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北部沿岸海域(下图所示)。20世纪90年代以前,朝鲜从日本海捕捞明太鱼,加工后出口到我国。目前明太鱼主要产地已从日本海转至鄂霍次克海及白令海,俄罗斯成为该鱼类最大捕捞国。
明太鱼鱼干是朝鲜族的传统美食,我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该区域最大的明太鱼加工集散地。该地明太鱼最好的晾晒季节是每年的10月至次年4月,鱼干需要反复“冻结—融化”,“冻融”次数越多,肉质越有弹性,品质越优。
(1)推测明太鱼主要产地发生转变的原因。
(2)分析延边明太鱼晾晒时间选择在10月至次年4月的原因。
(3)相较俄罗斯,说明延边成为该区域明太鱼加工集散地的理由。
【答案】(1)日本海海域明太鱼被过度捕捞,资源枯竭; 明太鱼为冷水性鱼类,全球气候变暖,使该鱼类向较高纬度转移 (2)该时段气温较低,(部分时段在0℃以下)明太鱼能自然冻结,鱼干能长期保存;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10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降水少,湿度小,光照足,适宜晾晒 (3)延边纬度较俄罗斯低,春秋季气温较高(日最高温可高于0℃),鱼干能反复冻融,鱼干品质优(或俄罗斯较延边纬度高,春秋季气温低(日最高温低于0℃),鱼干冻结难以融化,鱼干品质较差);延边距明太鱼主要消费地(韩国、朝鲜)较近;相较俄罗斯,延边基础设施较完善,厂房及用工成本较低;延边自治州人口以朝鲜族为主,语言及饮食文化与韩国、朝鲜相近
(1)影响鱼类分布的有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是日本海海域明太鱼被过度捕捞,资源枯竭;自然原因是明太鱼为冷水性鱼类,全球气候变暖,使该鱼类向较高纬度转移。
(2)明太鱼晾晒时间的选择与当地气温、光照、降水等因素有关;该时段气温较低,(部分时段在0℃以下)明太鱼能自然冻结,鱼干能长期保存;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10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降水少,湿度小,光照足,适宜晾晒。
(3)明太鱼加工集散地的形成与产品的品质、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市场、传统饮食文化等有关;俄罗斯较延边纬度高,春秋季气温低(日最高温低于0℃),鱼干冻结难以融化,鱼干品质较差;延边纬度较俄罗斯低,春秋季气温较高(日最高温可高于0℃),鱼干能反复冻融,鱼干品质优;较俄罗斯延边距明太鱼主要消费地(韩国、朝鲜)较近,市场广;相较俄罗斯,延边基础设施较完善,厂房及用工成本较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低价格优势明显;延边自治州人口以朝鲜族为主,语言及饮食文化与韩国、朝鲜相近,喜食明太鱼。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及发展。影响鱼类分布的有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是日本海海域明太鱼被过度捕捞,资源枯竭;自然原因是明太鱼为冷水性鱼类,全球气候变暖,使该鱼类向较高纬度转移。明太鱼晾晒时间的选择与当地气温、光照、降水等因素有关;可结合该时段气温较低,鱼干能长期保存;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10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降水少光照足,适宜晾晒。明太鱼加工集散地的形成与产品的品质、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市场、传统饮食文化等有关,对比俄罗斯,延边在生产加工上、市场及品 质上都有优势。
11.清道夫鱼属于骨甲鲇科,又叫吸盘鱼、垃圾鱼、琵琶鱼,几乎只要有水就能存活。它们经常吸附在水草上,舔食青苔。由于是外来物种,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天敌,在江河中很容易大量繁殖,会威胁本地鱼类的生存,破坏生态链。
指出清道夫鱼能够在我国江河中大量繁殖的原因及可能带来的危害。
【答案】原因:外来物种,缺少天敌;适应能力较强,易大量繁殖;由于又叫垃圾鱼,当地人不喜食该鱼类,捕捞活动少。
危害:侵占鱼类的生存空间,影响当地渔业经济;破坏生态链,导致本土鱼类数量、种类及水生植物减少。
根据材料,清道夫鱼是外来物种,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天敌;只要有水就能存活说明该鱼的适应能力较强,易大量繁殖;当地人不喜食该鱼类,捕捞活动少。这些因素促成了该鱼的大量繁殖。该鱼大量繁殖会侵占鱼类的生存空间,影响渔业发展;破坏生态链,导致本土鱼类数量、种类及水生植物减少。
12.下列甲图为玻利维亚羊驼分布图,乙图为我国西藏局部藏山羊分布图,羊驼和藏山羊的毛、绒均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百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说明羊驼和藏山羊分布区自然环境的相似性是_________________。并说明如果乙图地区从玻利维亚引进羊驼发展羊驼养殖业的不利条件。
(2)列表对比甲、乙两地区城市的分布规律并说明影响其分布的自然原因。
(3)分析图乙中M地区夏季“昼晴夜雨”的天气对当地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答案】(1)相似:处于高山和高原区,自然条件恶劣(答气候高寒也得分)
不利条件:纬度、海拔更高;冰雪覆盖的地域更广;交通不便,远离市场;属于新生事物,饲养经验和技术不足。(共6分)
(2)
(3)白天降水相对少,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增加农作物有机质积累,可提高产量、品质;夜间降水多,气温较白天低,雨水消耗少,深入土壤中的水分多,有利于水分涵养,增加作物根系吸收。
(1)自然环境主要从气候和地形上来分析。两地都是高山和高原区,气候高寒、自然条件恶劣。
但两地相比,青藏高原区纬度、海拔更高;冰雪覆盖的地域更广;交通不便,并且远离市场;羊驼饲养经验和技术欠缺。
(2)由图形能够准确的看出,甲地城市多分布在西部山的高原区,还在于该地纬度低,平原低地气候湿热不利于居住,所以人口和城市多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山地高原上,气候温凉宜居。乙地城市多分布在河谷地带,高原面上气温低,河谷内地势相对较低,气温稍高。
(3)“昼晴夜雨”说明白天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增加农作物有机质积累,可提高产量、品质;夜间降水多,渗入土壤中的水分多,增加作物根系吸收。
考点:该题考查玻利维亚与青藏高原区域地理对比。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美洲是羊驼的原产地,南美洲一些国家政府限制活羊驼出口。羊驼原产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秘鲁中部,被称为“安第斯山脉上走动的软黄金”。据统计全球羊驼养殖数量超过400多万只,秘鲁就占85%左右,其余分布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羊驼每天吃i2c70体重的草料,吃草时切断并啃食一小部分牧草的尖部或灌木草丛的梢部。羊驼身上有浅灰、棕黄等22个自然色。羊驼毛每公斤市场价100-300美金,供不应求。羊驼毛服饰因轻盈柔软垂感好,不起皱、不变形、保热耐磨损,深受欧美、日本消费者青睐。
材料二羊驼及安第斯山脉示意(下图)
(1)图中的的喀喀湖具有“居内陆而不咸、海拔高而不冻”的特点,试分析原因。
(2)推测羊驼原产地的气候特征。
(3)分析秘鲁养殖羊驼数量大的原因。
(4)某时装公司原在玻利维亚建立了羊驼毛加工基地,有人建议公司把加工基地转移到秘鲁,请说出理由。
【答案】(1)四周雪峰环抱,湖水主要为冰雪融水补给,故湖水不咸;纬度低,气温高;湖泊地处安第斯山的屏蔽中,阻挡了冷气流的侵袭,故湖水终年不冻。
(2)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烈、大气稀薄;降水少。
(3)秘鲁所处的安第斯山脉山区面积广阔,有利于天然放牧羊驼;所需草料少且不破坏天然草场;产品的市场行情报价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好;国家政策的支持。
(4)秘鲁羊驼数量多,羊驼毛产量大;质量好,品牌效应强;属于沿海国家,海陆交通更为便捷。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秘鲁的湖泊、气候、农业和工业特点。
【详解】
(1)本题主要考查高原湖泊的主要补给来说明“不咸”,以及湖泊的纬度位置和周围高山阻挡的自然环境说明“不冻”。 四周雪峰环抱,湖水主要为冰雪融水补给,故湖水不咸;纬度低,气温高;湖泊地处安第斯山的屏蔽中,阻挡了冷气流的侵袭,故湖水终年不冻。
(2)“羊驼原产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秘鲁中部”,属于典型的高山高原气候。这种气候的气候特征与高海拔密切相关: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烈、大气稀薄;降水少。
(3)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从材料可知,秘鲁是羊驼的原产地,这里地处安第斯山脉,山区面积广,有利于天然放牧羊驼;“吃草时切断并啃食一小部分牧草的尖部或灌木草丛的梢部”羊驼的这种进食习惯所需草料少且不破坏天然草场,有利于养殖;“羊驼毛服饰因轻盈柔软垂感好,不起皱、不变形、保热耐磨损,深受欧美、日本消费者青睐”羊驼毛的特点使其市场行情报价高并在国际市场上走俏,说明国际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好;国家政策的支持。
(4)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可以从原料、交通等方面做分析。根据材料判断相对于玻利维亚,秘鲁为羊驼原产地,养殖经验较玻利维亚丰富;秘鲁高原、山地面积较大,养殖羊驼地域较大,羊驼数量多,羊驼毛产量大;质量好,品牌效应强;属于沿海国家,海陆交通更便捷。
责任编辑: